门户网站与微博
作为微博客的始祖,twitter从一开始公司内部的通讯工具到设想中“地球的脉搏”,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,并且在可见的未来,上升的方向和速度都不会改变。在twitter开辟了一块疆土之后,世界各地的网民蜂拥而至,这自然引起了其他网站的注意,他们争先恐后地推出自己的微博客服务,试图在twitter完全垄断这个市场之前,圈起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相对而言,国外的网站更有理性和创造性。Yahoo!的meme成为了分享精彩图片和语言的集散地,Google新近推出的buzz则在社会化联系上做出了深层次的尝试。转过来看看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客服务,试用之后,只能说乏善可陈。在twitter等网站被防火墙挡在国门之外的时期,对于国内门户网站来说,不啻一次极好的机会。用户已然经过twitter的教导,它们要做的不过是收割而已。只是它们收割的姿势是如此的拙劣。
首先反应过来的是新浪。尽管某新浪内部人士声称“很多人会认为新浪微博是模仿Twitter而生,但事实上,在2009年5月我第一次和CEO曹国伟谈起设想已久的“一句话博客”之前,我从未上过Twitter,或者任何与之形态相近的网站”。但是这样苍白的声明毫无意义,人们不会因为新浪微博模仿twitter而去指责它,事实上,这是中国互联网的传统。新浪在运营微博的时候,毫无保留地继承了新浪博客的特色,即名人效应。新浪博客依靠明星的光环照耀,一度也确实非常耀眼。正是这样经受过验证的成功,让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,复制这种运营模式更加稳妥。于是,新浪微博成为了小字辈的新浪博客。新浪完全没有意识到,twitter的成功不是依靠明星,或者说后来的验证账户,而是实实在在的草根,那种你在街头会擦肩而过的人。也许,它也意识到了,只是相信在中国,光环效应的影响力更加强大。
随后上线的搜狐微博和网易微博同样没有任何值得称道之处。再宽容的用户,也不会将网易微博字数限制扩大到163个这样的细节称之为“创新”。搜狐将微博内置在博客中,试图公用博客好友联系人,这样一来,却彻底地让微博沦为了博客的附属品。相对于搜狐微博,自家的chinaren校园微博反而更像是一款独立的产品。在门户网站中比较有锐气的网易,则反新浪之道而行之,在页面上醒目地写道:“我们没有名人认证”。这不是贵族学校和平民学校的区别,只是招生的手段不同而已。
好戏还在后头。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最成功的企业,依靠着庞大的用户基数,在市场竞争中杀伤力极强。模仿然后超越,这就是腾讯的一贯战略。让对手感到可怕的是,你找不到遏制它的办法,除非你“上面有人”。腾讯之前的滔滔几乎是试水的产品,同时培养用户习惯。即使这样,滔滔在数据上显示仍然非常成功。腾讯随后将中心放在了另一款重点产品邮箱上,在邮箱中植入了微博。可以想象,腾讯的目标是将邮箱、微博、空间等产品融和在一起,筑起一道牢固的篱笆,而微博在其中起着连接的作用。